胡玨妃
清晨的高崎道有些擁堵,所幸車窗外海水嫻靜,碧浪輕曳,遠處海霧中矗立著一排吊桿,伸向天空。那是中交二航局廈門第二東通道A2標海上施工現(xiàn)場。
快上環(huán)島東路時,兩旁行道樹被整潔的施工圍擋取代。圍擋頂上防揚塵噴淋系統(tǒng)已經(jīng)開啟。干凈的馬路微濕、沒有積水,車輛魚貫穿過細密的水霧,仿佛清晨開始勞作前溫柔的儀式。永不停歇的海風陣陣涌來,一面五星紅旗如紅色的綢緞波浪般起伏,如跳動的脈搏在細數(shù)著這里成長的點滴。
行走的鷹眼
旭日初升,A2標首個無封底鋼混組合吊箱就要下放。這個刷得漆黑油亮的龐然大物長12.6米、寬10.2米、高15米,重200噸,是結合了預制底板濕接縫、新型止水和壁體拼接以及多次受力轉換等工藝的新型技術復合體,盡管早已經(jīng)過充分論證,但是在本項目中實際應用還是頭一回。
項目副經(jīng)理羅紅早早來到現(xiàn)場,進行下放前的全方位視檢。這位年過半百的實干派總是精神飽滿,聲音洪亮,判斷精準。在鋼板樁圍堰檢查排水情況,在現(xiàn)澆承臺邊查看混凝土保濕狀況,在物料堆放區(qū)排查隱患,在止水摸具處和技術員討論方案,在一號棧橋前往二號棧橋的途中……這位海上航道橋工段的負責人,就像行走的人體鷹眼系統(tǒng),總能夠精準發(fā)現(xiàn)問題,高效排解困難,確保項目建設穩(wěn)步推進。
棧橋上的騎手
吊箱下放開始前,設備主管張躍再次檢查液壓油缸和鋼絞線等設備。無封底鋼混組合吊箱在下放中要經(jīng)過3次受力轉換:從底部支撐梁轉換到下放系統(tǒng)受力、從下放系統(tǒng)轉換到拉壓桿受力、從拉壓桿轉換到剪力板受力。加上必要的放置時間,整個下放過程大約持續(xù)17個小時。
雖然工作經(jīng)驗豐富,但張躍深知,設備安全對現(xiàn)場生產(chǎn)意義重大,不可有絲毫馬虎。巡檢整個棧橋區(qū)11臺汽車吊、3臺履帶吊、1臺桅桿吊是張躍的主要工作內(nèi)容;此外他還負責其他工程設備的進場、安裝和安全生產(chǎn)技術監(jiān)督。騎著電動車穿梭全場是這位“騎手”的工作日常。
吊箱順利完成下放。日落時分,收尾工作也已結束,回項目部的大巴已經(jīng)離開。斜陽下海水顏色深沉,棧橋是明快的橙色,張躍跨上電動車前往三號棧橋,影子快速掠過左手邊紅白相間的欄桿。他又開始了新一輪的巡查。
頂崗的多面手
張迪先到碼頭了,不到七點半,天已黑盡,明月低懸?,F(xiàn)任商務部副部長的張迪之前是試驗室主任,得知試驗室全員出動參加交通部組織的全國公路水運工程試驗檢測考試,他主動頂崗支援,到海上攪拌船值班。
這次要澆筑的是海上H15號樁。澆筑前一個小時張迪和船長李小軍登上了在H15平臺旁下錨??康臄嚢璐?,他們一起檢查沙、石等材料以及水泥、粉料、外加劑配比?;炷翝仓仨氁粴夂浅?,不可中斷。澆筑過程中試驗檢測人員必須實時監(jiān)控混凝土的和易性、流動性、坍落度,根據(jù)現(xiàn)場情況及時調(diào)整狀態(tài)。澆筑一根樁基通常要5個小時左右,通宵值班是試驗員、技術員、設備專員、船員以及施工班組的常態(tài)。晚上八點半,攪拌機運作起來,震耳的轟隆聲有節(jié)奏地響起又落下,數(shù)據(jù)和視檢一切正常,張迪再次上到艙外平臺查看澆筑情況。整個過程中,張迪實施的一系列工作確保了混凝土澆筑正常進行。“即使關鍵人物不在,有張迪這樣的多面手頂崗,我們的任務還是圓滿完成了。” 船長李小軍說。
潮起潮落,廈門第二東通道正晝夜不息地生長著。相信,在所有建設者共同努力下,不久的將來,一座座墩身將屹立在廈門海峽的巨型畫廊里,一道白色梁橋?qū)⒖缭剿{色的大海抵達對岸,建設海上新通道的夢想將照進現(xiàn)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