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都”重慶又增添一座跨越長江的新地標。經過一千多個日夜的奮戰(zhàn),由重慶市住房和城鄉(xiāng)建委組織實施,中交二航局及重慶城投集團共同投資建設的重慶白居寺長江大橋將于24日零時正式通車。該橋從設計到施工都有不少亮點:水滴形狀的橋塔是重慶中心城區(qū)最高橋塔,體現(xiàn)了重慶的“語言”元素,全橋鋼桁梁總重約4.43萬噸,相當于6.3座巴黎埃菲爾鐵塔的用鋼量。
白居寺長江大橋工程項目是重慶市“七橫線”跨越長江的控制性節(jié)點工程,西起于重慶大渡口區(qū)陳家閣立交,東止于巴南區(qū)內環(huán)快速路太陽崗組合立交,全線長約3.7公里。白居寺長江大橋建成后,將把重慶江津、九龍坡、大渡口、巴南等四區(qū)串聯(lián)起來,并成為直連重慶巴南龍洲灣片區(qū)和長江文化藝術灣區(qū)的重要通道。屆時,重慶市民從大渡口駛向巴南南泉僅需10余分鐘。同時大橋建設對加強周邊區(qū)域聯(lián)系、帶動沿線經濟發(fā)展、有力推動長江文化藝術灣區(qū)建設、切實緩解內環(huán)快速路的擁堵狀況等都具有重要意義。
據(jù)白居寺長江大橋總設計師,重慶設計集團市政院公司副總工程師(橋梁專業(yè)總工程師)杜春林介紹到,白居寺長江大橋全長1384米,主跨660米,為目前已知世界最大跨度的公軌兩用鋼桁梁斜拉橋。大橋系“公路+軌道”兩用橋,上層為雙向八車道城市快速路,下層為重慶軌道交通18號線預留過江通道,橋梁主塔采用空間多曲面水滴形混凝土結構,高236米,相當于84層樓高,是重慶中心城區(qū)最高橋塔。
通車前夕,不少市民走上大橋感受白居寺大橋的魅力,一張張水滴形的橋塔照片在朋友圈刷屏。據(jù)杜春林介紹,水滴形狀的橋塔是白居寺長江大橋的一大設計亮點,這一設計有何寓意?杜春林表示,山城重慶,兩江環(huán)抱,因水而生,因水而興,因水而美。白居寺長江大橋最主要的重慶“語言”元素就是水元素。一般斜拉橋的橋塔是三角形或門形,但在設計白居寺長江大橋時,團隊充分融合重慶水元素,將大橋橋塔設計為水滴形狀,一方面滿足結構受力功能,一方面更展示了重慶人“水滴石穿,鍥而不舍”的奮斗精神”和“凝聚力量,富民興渝”美好愿景。
白居寺長江大橋作為公軌兩用斜拉橋,上層橋面寬38m為8車道城市快速路,下層橋寬18m為雙向軌道,上下橋面寬度差約20m。如何解決大懸臂結構斜拉橋拉索傳力、風-車-橋耦合振動、鋼桁梁氣動力與抖振性能,以及軌道18號線與主橋及引橋的位置和結構關系是設計中的一大難點。
為此,重慶設計集團市政院公司設計團隊提出了倒梯形三角桁主梁斷面,巧妙解決上下橋面寬度差異大難題,極大地節(jié)省了投資;同時,創(chuàng)新性地融入智能化設計理念,實現(xiàn)對大橋的“全壽命”健康監(jiān)測。高水平、高質量、高效率地完成大橋設計工作,為全線按期通車奠定了堅實的技術基礎。
大橋主塔采用空間多曲面水滴形混凝土結構,共分為55個節(jié)段,由上、中、下三道橫梁和兩個塔柱構成。兩座橋塔共使用6萬立方米混凝土,共消耗鋼材約2萬噸,相當于兩個重慶來福士水晶連廊的用鋼總量。項目團隊利用BIM技術、高塔高摻量泵送混凝土施工技術、超長間隔期大體積混凝土施工關鍵技術等,攻克了鋼筋配料、線性控制、模板加工、高塔混凝土泵送、大體積混凝土防裂等難題。2020年10月23日,大橋兩個主塔成功封頂。
白居寺長江大橋鋼桁梁采用倒梯形布置,共劃分為93個節(jié)間,其標準節(jié)間長15米,重約500噸,由16個桿件、110萬套高強螺栓栓接而成;全橋鋼桁梁總重約4.43萬噸,相當于6.3座巴黎埃菲爾鐵塔的用鋼量。鋼桁梁架設以兩座主塔為支點,分別向兩側進行雙懸臂對稱拼裝施工,拼裝長度大、結構抗傾覆風險高。項目團隊嚴把各項工序,利用“蹺蹺板”原理,在次邊跨及中跨采取壓重措施使鋼桁梁順利搭上邊墩,成功完成邊跨合龍;再通過合龍口調整、合龍口線性測量、合龍長度修正等過程控制,于2021年9月1日高質量完成0.1毫米精度要求的中跨合龍任務。
大橋沿線路方向需依次跨越老成渝鐵路茄子溪火車站、中交碼頭、大渡口濱江路及巴濱路,施工環(huán)境復雜,安全防護要求高,對外協(xié)調難度大。其中作業(yè)難度最高的屬橫跨7條鐵路軌道的鋼桁梁架設施工。項目團隊在搶用凌晨兩小時“天窗點”的跨鐵施工中,研發(fā)出下掛在鋼桁梁下方的“自行式一體化防護平臺”,該平臺既能與鋼桁梁施工同步推進,又能防止高空落物,確保了施工安全,并獲得國家專利授權。